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超声刀与喉刀等内镜下切除咽喉部良性肿瘤效果

因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环境污染、烟草泛滥等原因,咽喉良性肿瘤疾病发生率呈上升趋势,绝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处理。全麻支撑喉镜下咽喉部肿物切除术是治疗咽喉部良性肿瘤的首选手术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较高,术中出血、疼痛、水肿时间长。本文探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超声刀与喉刀等切除咽喉部良性肿瘤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咽喉部良性肿瘤患者68例。纳入标准:年龄≥18岁;病理检查为良性肿瘤,如会厌囊肿;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拒绝参与本次观察、怀疑为恶性肿瘤和复发患者。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男22例,女12例;年龄(51.)岁;咽喉囊肿20例(58.8%),咽喉部乳头状瘤9例(26.5%),其他5例(14.7%);病程(19.)个月;肿瘤长径(10.)mm;吸烟15例(44.1%),饮酒14例(41.2%)。对照组:男23例,女11例;年龄(50.)岁;咽喉囊肿19例(55.9%),咽喉部乳头状瘤8例(23.5%),其他7例(20.6%);病程(20.)个月;肿瘤长径(10.)mm;吸烟16例(47.1%),饮酒15例(44.1%)。两组患者基本情况接近。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完善各项术前检查,术前禁食水6小时,行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口周皮肤、铺无菌巾。

1.2.1 观察组 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使用超声刀切除肿物。连接内镜系统,从支撑喉镜左侧孔进入,调节镜头,以获得清晰的图像,直观地评估病变范围、深度与正常组织的界限,在显示器直视下切取少许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使用超声刀沿肿物边缘与正常组织边界处逐步切除肿物。在内镜显示器上能清晰地观察切割速度、残留病变与周边正常黏膜的界限,利用超声刀精准切割,因切割过程中无活动性出血,视野清晰,处理较小的病变组织时可逐步分次切割。在处理声门处大块的肿瘤时,可以随着切割逐步加大景深,利用内镜观察靠近气管侧,以避免出现残留病变、隐蔽出血点,可以很好地切除病变部位。术毕,确认术区病变,逐步退出超声刀、内镜,最后退出喉镜,观察是否出现咽部损伤等情况。术后必要时行抗感染等治疗,控制咽喉部水肿。声带手术后休声2周,予深呼吸。半个月后在门诊复查,此后每隔半个月复查1次。

1.2.2 对照组 在内镜辅助支撑喉镜下使用喉刀、喉剪、喉钳等设备切割和剪除肿瘤,分块取出,修平边缘。使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出血,止血后再手术。手术期间,医护人员将侧裂支撑喉镜置入患者体内,以探明肿瘤范围,暴露肿瘤组织。术后处理同观察组。

1.3 观察指标 两组疗效、半年再手术率及并发症情况等。

1.4 疗效判定标准[1]治愈:咽喉部异物感、发音困难等症状消失,电子喉镜检查黏膜等组织正常,无残留;好转:咽喉部异物感、发音困难等症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电子喉镜显示病变消除,切缘平整,有黏膜充血、肿胀表现;无效:存在病变残留。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及再手术情况比较 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4,P<0.01),详见表1。半年再手术情况:观察组0例,对照组4例(11.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9,P>0.05)。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例(%)]组 别 例数 治 愈 好 转 无 效观察组 34 29(85.3) 5(14.7) 0对照组 34 18(52.9) 7(20.6) 9(26.5)

2.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症状持续时间比较(表2) 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咽喉痛时间、创面红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症状持续时间比较 (±s)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 住院时间 咽喉痛时 创面红肿 (min) 量(ml) (d) 间(d) 时间(d)观察组 34 40. 10. 6. 5. 4.对照组 34 59. 15. 7. 6. 6. t,P 11.15,<0.016.92,<0.01 5.27,<0.013.22,<0.017.21,<0.01组 别 例数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除咽痛、创面红肿外,两组术中及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支撑喉镜下使用喉刀等切除肿瘤存在明显不足,主要体现在:① 不利于声口区暴露。特别是前联合及前部声带的暴露是手术成功的关键,但实践过程中支撑喉镜难免存在显露困难问题,给操作带来了困难[2]。② 喉刀、喉剪、喉钳等设备使用不够精细,操作时医源性损伤相对较大,易出现切缘不齐等问题。传统支撑喉镜下处理咽喉部良性肿瘤的残留率在5.0%~20.0%,为控制损伤,往往尽量减少切除,便可能导致残留,加上医师对于术中大出血比较担忧,也会导致操作过于保守[3]。内镜配合支撑喉镜、微创切除设备处理咽喉部良性肿瘤确实可有效降低残留率(普遍在5.0%以下),残留主要与肿瘤的部位较靠下、病变较隐蔽有关[4]。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无再次手术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