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持续质量改进在头颈外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应

临床诊疗中,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促进患者疾病康复,促进临床诊疗实施效果,对临床护理工作实施质量加以严格管控并进行持续改进,可以有效提高医患关系和谐程度,增进临床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工作开展效率及实施意义[1]。 持续质量管理应建立于全面管理的前提之下,并保证质量监督融入到整个护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需要针对患者的个人情况进行全面的资料收集,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举措,并定期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给出特定的护理措施[2]。病房护理实行持续质量管理,能够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使病房内的环境有效改善,收集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疾病特征,针对性进行护理,针对语言欠缺的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措施,定期护理反馈,保证实时性,利用持续性的质量改进针对患者实施改进措施,提升护理质量,从根源上防控潜在性的感染,有效保护患者的健康[3-4]。因此,该研究选取该院2019 年1—10 月收治的90 例头颈外科患者,分析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 年1—5 月该院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收治的45 例头颈外科患者作为对照组,随机选取2019年6—10 月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后收治的45 例头颈外科患者作为观察组。 其中护理人员共18 名,年龄24~42岁,平均年龄(28.)岁;专科学历5 名,本科学历13名。 观察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22~63岁,平均年龄(41.)岁。对照组男性患者23 例,女性患者22 例;年龄21~65 岁,平均年龄(4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持续质量管理前采用常规管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按照工作流程规范操作,注重护理质量。 观察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1)回顾性分析:对医院头颈外科病房中表现出来的护理问题全面了解,判断其中隐含性缺陷,同时,具体护理操作过程中,着手于全面护理体系的建立,护理流程中的缺陷问题应立即进行纠正,不要拖延,作为护士,需要定时进行病房内的抽查。(2)建立质控小组,质控小组全面监控头颈外科病房的各个护理细节,查找头颈外科病房内的典型病例,同时进行抽查来减小其中的隐含性的护理风险,确保更加全面,同时覆盖多层次的患者。 (3)定期培训:应关注疾病预防,定时定点为患者全面排查,着力于对护理人员的日常培训,运用日常培训的措施。(4)利用PDCA 循环模式进行持续质量改进:①收集患者资料。 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分析。 ②计划。 根据问题制定相应的改正措施。 ③实施。 对改正措施进行实施。 ④反馈。 将整改后的结果与预期目标进行对比,并总结经验把未达到的目标以及问题带入下一个循环中,环环相扣,促进护理质量;改进三级质控体系:由护理部主任,科护士长以及护士长分三级质量控制,层层把关,提升护理质量。⑤提升责任意识。 护理人员应有较高的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同时要详细记录,针对护理人员给予日常的培训,全面监督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

1.3 观察指标

对比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工作质量和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护理工作质量包括病区管理、操作规范、隔离消毒、文书管理和分级管理,各项满分100 分,得分越高,护理工作质量越好。

患者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问卷调查表评估,总分100 分,85 分以上为十分满意,70~85 分为满意,70分以下为不满意,护理满意度=(十分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前后护理工作质量比较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病区管理(95.)分、操作规范(94.)分、隔离消毒(94.)分、文书管理(95.)分和分级管理(94.)分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56% 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n(%)]组别例数十分满意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观察组对照组χ2 值P 值45 45 23(51.11)18(40.00)20(44.44)18(40.00)2(4.44)9(20.00)43(95.56)36(80.00)5.075 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