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基于西医解剖形态学的教学模式在中医耳鼻咽喉

由于耳鼻咽喉解剖为腔隙结构,并且是人体重要感觉功能器官,耳鼻咽喉科学作为一门重要的临床学科,临床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近些年耳鼻咽喉科的临床教学多通过多媒体的教学方式授课,使学生尽可能地了解鼻腔、鼻窦、鼻甲、口咽、舌根、会厌、耳道、鼓膜等的解剖特点。《中医耳鼻咽喉科学》的教学除借鉴西医教学的方法,还要将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因此,北京中医医院对中医耳鼻咽喉的教学进行了教学改革,利用现代科技检查手段进行临床体验式教学,采用内镜技术基于西医解剖形态学的教学使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接触有关部位,认识疾病,大大提高了临床教学的质量,现与各位同道分享。

1 加强教师管理,转变教学观念,利用先进设备,保证教学质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师的责任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由于耳鼻咽喉科学属于外科范畴,对于中医耳鼻咽喉科教学必须要以耳鼻咽喉科解剖为主线进行。我们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是通过有关耳鼻咽喉科等部位的图片以及有关临床教学视频使学生对于耳鼻咽喉有一个比较初步的认识与了解,这种图片和视频的认识是比较浅显的。目前耳鼻咽喉临床上使用内镜进行耳鼻咽喉形态学检查和内镜下手术已广泛应用,内镜技术在耳鼻咽喉疾病中的诊断、治疗上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初Messerklinger首先开展了内镜鼻窦手术,内镜技术的发展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临床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进展[1];通过内镜对耳道、鼓膜、中耳及后鼓室等的观察,认识有关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急性鼓膜炎等疾病;通过鼻内镜对鼻窦、鼻腔、鼻甲等的观察,认识有关慢性鼻炎、急性鼻炎、鼻息肉等疾病;通过喉内镜对喉部的观察,认识有关声带小节、广基声带息肉、喉乳头状瘤等疾病。对教师来讲这是一种教学观念和模式的改变,为此我们采取以下措施:(1)实行教研室主任负责制,由专人负责教学。理论课和临床带教都是专人负责,人员配制包括中医医师和西医医师,每次保证至少有2名带教老师,提前选择临床病例,有针对性地教学。(2)教研室每月定期进行教学效果的总结和教学方法改进的讨论,不断地改进教师的授课水平。

2 耳鼻咽喉解剖和疾病形态学的呈现

耳鼻咽喉的解剖结构是腔隙结构,深在且细小,生理功能与解剖结构密切相关。因此,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以解剖结构为基础的。临床上,通过使用特殊的检查装置和器械,才能对耳鼻咽喉部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特征进行辨认[2]。加之,耳鼻咽喉部各器官的解剖关系比较复杂,上承颅底,下通气管、食管,鼻窦与眼眶毗邻,咽喉外侧走行着重要的神经和大血管。因此,耳鼻咽喉教学要使学生了解耳鼻咽喉具体解剖结构与邻近器官及全身器官之间的联系。另外,由于近几年边缘学科概念的引入,耳鼻咽喉科也进一步扩展了的内容和范围,例如鼻颅底外科与耳神经外科的兴起和发展,与脑外科的关系十分密切[3];颈段食管癌使耳鼻喉科与颈外科、胸外科也存在紧密联系。通过内镜检查技术可以使学生以更为立体、真实的方式进行解剖结构观察,加深学生对各解剖结构的理解;通过观察耳鼻咽喉疾病的表明形态,可以更好的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并发症。教学工作的准备包括:(1)制备教学资料:通过耳内镜、鼻内镜、电子喉镜等内镜设备对外耳、中耳、内耳、鼻咽、喉咽等结构,以及常规检查器械常难以视及的结构如上鼻道、蝶筛隐窝、额隐窝、上颌窦自然开口等等进行观察和解剖,制作录像和图片。(2)有专人负责将平时门诊内镜检查结果进行分类和编号,制作各个疾病图片。

3 突出中医特色,基于西医解剖形态学进行教学,开拓辨证思路

中医教学利用现代西医技术和检查手段绝对不是以简单的西医辨病替代复杂的中医辨证教学。中医耳鼻咽喉教学要体现中医特色,同时又要抓住耳鼻咽喉的专科特点,教会学生以中医整体观认识耳鼻咽喉疾病,以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基础,采用现代诊疗技术与方法,强调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局部辨证与整体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4]。在教学实践中,对总论先通过教学幻灯以文字及图片的形式完成耳鼻咽喉科解剖结构的初步介绍,让学生先构建相对清晰的解剖概念和解剖框架,为进一步的理解奠定初级的基础。在解剖理论课后安排内镜检查课,观看尸体解剖录像,建立耳鼻咽喉器官的整体观。在各论的教学中将各疾病图片或录像在课堂上结合各辩证分型进行讲解,让学生对中医的辩证由抽象变为直观。比如讲“急鼻渊”,要指导学生以“胆热移于脑”为此症的辨证理论依据,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内镜检查图片辨证为“胆腑郁热”,然后确定“清泄胆热,利湿通窍”的治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