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护理干预联合中药喷剂对内镜治疗术后患者咽喉

随着内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消化内镜微创检查治疗方式在临床日渐普及,对于胃肠道早癌和一些癌前病变疗效显著[1-2]。术后部分患者因观察和治疗需要留置胃管及鼻胆管[3]。患者留置管道期间因机械摩擦等因素常引起食管黏膜的损伤,出现咽喉部不适、疼痛等,有报道显示,其发生率高达96.67%[4-5];一些研究表明因咽部疼痛不适也会增加患者非计划拔管的概率[6],而术后留置的胃管非计划性拔管比率最高,占60%[7];而鼻胆管因留置时间更长,会导致患者增加吞咽次数引起胃酸分泌增加,刺激更多胰腺分泌,可能诱发胰腺炎[8]。因此,临床上对因留置管道引起咽部疼痛不适的有效干预刻不容缓。目前国内外对此研究较少,有局部外喷药物、口含冰片、雾化吸入等,一些研究推荐使用康复新液局部外喷,但其气微腥臭,常引起患者恶心呕吐等不适,难以全面临床推广。本研究采用护理干预联合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刘沈林教授的经验方制作的中药喷剂在内镜术后患者咽喉疼痛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年6~11月入住江苏省中医院消化内镜病房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80例。纳入标准:①经内镜治疗术后经鼻留置管道者;②年龄18~70岁,性别不限;③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自愿参加。排除标准:①意识不清者;②不能有效沟通者;③食管手术及术中出现穿孔、大出血等并发症者;④术前患者存在咽部疼痛不适者;⑤既往有中药、康复新液过敏者。退出标准:①患者用药过程出现过敏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者;②因各种原因患者留置管道<54 h者。由非研究人员使用计算机随机数字产生随机化分配序列,并采用信封随机分配法使受试者分配之前达到分配隐蔽[9],采用随机法将所有入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方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基线值比较?

1.2 干预方法

1.2.1 基础护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予常规基础护理,包括根据病情为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所有管道在鼻部使用3M鼻贴高举平台法固定,留管期间予患者加强口腔护理每日2次,密切观察引流液色、质、量,向患者强调翻身时勿牵拉、拖拽管道等护管要点。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由责任护士在患者回入病室2 h后,评估患者是否清醒并且能正确应答和配合护理后,护士给予中药喷剂喷雾。该药剂为我院国家级名老中医专家刘沈林教授经验方,取桔梗、玄参、麦冬、枇杷叶、薄荷、生甘草6味中药浓煎过滤后喷雾,以清热养阴利咽。本方剂特请我院中药制剂部加工制作,保证质量和无菌性,方法如下:①煎煮:共分为2次煎煮,首先,将所有中药加12倍量清水,浸泡半小时以后煎煮1 h;然后再加8倍量水,煎煮45 min,得到2次煎煮过滤后的所有药液。②浓缩:取滤液,浓缩至约5000 mL,静置。③离心分离:取静置的药液高速离心,得清液。④配液:将清液置入配液罐中,加纯化水至总量6000 mL,搅匀。⑤用液体灌装机分装,加塞,轧盖。⑥灭菌:快速冷却蒸汽灭菌器100℃灭菌30 min。操作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将中药喷剂装入100 mL按压式无菌玻璃喷瓶内(衡水市滨湖新区键树塑料制品有限公司),嘱患者张嘴发出“啊”声,将喷瓶长管置入患者上颚2/3处,对准患者咽部按压4~5次,嘱患者迅速吸气,注意喷瓶长管勿直接刺激咽部引起患者恶心。喷雾频率:日间每2个小时1次,夜间按需使用。

1.2.3 对照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于患者返回病室2 h评估患者神志清醒、能正确配合后,护士给予康复新液喷雾。康复新液(四川好医生攀西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100 mL/瓶。对照组护理操作规范同观察组。

1.3 评价方法

1.3.1 监测时间点 术后6 h、30 h及54 h。

1.3.2 观察指标 患者咽部舒适度、口咽并发症、经济成本比较、非计划拔管率、用药不良反应及疗效评价。

①咽部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10]:将标有 1~10 cm 的标尺,共分为 10 个刻度,最小为“0”,最大为“10”,其中数值越小表明疼痛越轻,0分为无痛,小于4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代表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的疼痛,评定时由专人负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