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主页 > 期刊导读 >

国医大师邹燕勤从咽论治肾病临证撷菁

IgA肾病是指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光镜下可表现为多种病理类型,以反复血尿伴不同程度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为临床特点。数据显示,我国IgA肾病的发病率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5%~40%[1]。目前IgA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缺乏针对性/特异性治疗,激素、免疫抑制治疗存在争议。IgA肾病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尿血”“水肿”“肾劳”等范畴。国医大师邹燕勤教授师承其父——孟河名医邹云翔教授,继承创新,在辨证论治IgA肾病方面具有较深造诣。她指出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与肾在脏腑经络结构上紧密相连,IgA肾病与咽密切相关,上呼吸道感染是IgA肾病病情波动的重要因素,临床多从咽论治IgA肾病,收效满意[2]。现将邹老辨治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咽与IgA肾病密切相关

咽喉是经脉循行交会之处,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邹老认为IgA肾病中咽与肾密切相关,咽喉与肾在脏腑经络结构上紧密相连,《灵枢·经脉》云:“肾足少阴之脉……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顾世澄《疡医大全》云“凡喉痛者,皆少阴之病”,“肾水不能潮润咽喉,故其病也”。邹老认为咽证常为IgA肾病标证,病在肺卫。IgA肾病出现咽喉肿痛的同时常伴随血尿,邹老认为此乃毒邪盘踞咽喉,日久循经沿气血之道下行,渗入肾络所致,肾络受损,热迫血行。IgA是体内最丰富的免疫球蛋白之一,参与了呼吸和消化道的黏膜免疫防御,可归属于中医卫气范畴。《内经》谓卫气:“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肾气不足,卫外之功亦薄弱。IgA异常反映了先天肾气在IgA肾病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2 利咽扶正治疗IgA肾病

邹老认为IgA肾病发病先天与肾,后天与肺脾相关,强调在辨证论治中关注肺脾肾的变化,重视尿、咽、舌、肿的辨证。咽喉一有异常,下焦肾即不安,邹老临证对每个患者皆细察咽部,治疗时常取《素问》“下病上治”之法,重视清利咽喉,使得咽喉一利,肾乃得安。邹老临证擅从咽论治本病,多采用清热利咽或养阴利咽,并随证配合调脾、治肾、补肺等法。实证以起病急、咽红肿痛为辨证要点,其中发热、乳蛾肿大明显为热毒炽盛,病机为邪热搏结咽喉。治以疏风泄热、清热利咽。临床上邹老多用金银花、连翘、射干、牛蒡子等以清热利咽;热毒较重者,多配伍山栀、黄芩、紫花地丁、蒲公英等以解毒利咽。虚证以病情迁延、咽部暗红、肿痛不明显为辨证要点。病机为虚火灼咽。治以补益肺肾、养阴利咽。多予玄参、麦冬、沙参、芦根、百合等以养阴利咽。脾胃虚寒者慎用。

邹老清咽常选用冬凌草、玄参、麦冬、射干、桔梗、金银花等,尤擅用冬凌草。冬凌草,又名冰凌草、延命草和彩花草,味甘苦,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咽止痛之功效。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黄酮、多糖、三萜及挥发性成分,药理学发现其具有抗肿瘤、抗炎等活性[3],临床研究也证实冬凌草水提物治疗慢性咽炎安全有效[4]。此外,邹老对于咽部疾患多选用玄参、麦冬二味。《本草纲目》云玄参“滋阴降火,解斑毒,利咽喉,通小便血滞”。《本草择要纲目》云麦冬“为补髓通肾气,滑泽肌体之对剂也”。邹老认为,玄参凉血利咽、养阴泻火,麦冬补肺肾之阴而生津润燥,二者相辅,上下既济,金水相生,对肾病外感者有良效。

3 典型病例

案1.丁某,男,22岁。2018年9月20日初诊。

患者1月前因感冒发现尿检异常,肾穿刺病理示局灶增生型IgA肾病。2018年9月7日尿检:隐血(++),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0.82 g。咽稍痒,咽红,时有干咳,尿沫少许,二便调,舌红、苔少,脉细。辨证属肺肾同病。治以清咽益肾渗利。处方:

冬凌草10 g,玄参10 g,麦冬15 g,射干10 g,金银花10 g,太子参15 g,生黄芪20 g,生地黄10 g,山萸肉10 g,石斛20 g,制僵蚕20 g,牛蒡子15 g,黄蜀葵花30 g,石韦30 g,猫爪草10 g,蝉蜕6 g,白花蛇舌草15 g,白茅根30 g,仙鹤草30 g,荠菜花20 g,车前草20 g,丹参15 g,赤芍15 g,生甘草5 g。28剂,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

10月18日二诊:尿蛋白(+),尿隐血(+)。咽红,不痛,无明显尿沫,稍感腰酸,舌质淡红、苔黄,脉细。治以补肾清利,兼以和络清咽。在前方的基础上去麦冬、石斛、蝉蜕、白花蛇舌草、车前草,加女贞子15 g、旱莲草15 g、小槐花15 g、水牛角15 g、续断10 g、桑寄生15 g,28剂。